金—銀礦石選礦技術
金—銀礦石除含金外,每t礦石還含有幾十到幾百克銀,而銀除自然銀外,銀還呈各種銀礦物,如螺狀硫銀礦、深紅銀礦、脆銀礦,硫銻銅銀礦、淡紅銀礦、角銀礦等存在。某些硫化物,如方鉛礦、黃銅礦、黃鐵礦和輝銻礦中也常富集微粒銀。
由于銀在金—銀礦石中常常呈多種狀態出現,多采用兩種或多種方法組成的聯合工藝流程處理。銀在礦石中的特性及其回收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銀在礦石中的特性及其回收方法
銀的特性回收方法
粗粒(大于0.1~0.2mm)的自然銀和自然合金重 選
氰 化
呈游離和連生體的細粒(小于0.1~0.2mm)的自然銀和自然合金氰 化
浮選與下一步對精礦進行氰化或熔煉①
呈游離或連生體的角銀礦顆粒氰 化①
呈游離和連生體的銀的簡單硫化物浮選與下一步對精礦進行氰化或熔煉
氰 化①
呈游離和連生體的銀的碲化物、硒化物和復雜硫化物以及銀鐵釩顆粒氧化焙燒或氯化焙燒與下一步對焙砂進行氰化
浮選與下一步對精礦進行熔煉或焙燒,焙砂用氰化法處理
銀包裹在方鉛礦、黃銅礦、輝銅礦和其他有色金屬硫化礦物中浮選與下一步精礦進行熔煉①
銀包裹在鐵的硫化物中浮選下一步對精礦進行氧化焙燒或氯化焙燒以及對焙砂進行氰化①
①礦物的粗粒部分可用重選法加以回收。
如日本千歲金—銀選礦廠處理的金—銀礦石中,金屬礦物有自然金、輝銀礦、深紅銀礦、淡紅銀礦、脆銀礦、輝銻銀礦、黃銅礦、黝銅礦、方鉛礦、閃鋅礦和黃鐵礦。金除以自然金狀態存在外,還包裹在黃鐵礦中,金粒大小為10~50/μm,也有的100~150μm。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綠泥石、冰長石、沸石和方解石,其次有少量重晶石。
當主要處理硫化物礦石時,采用單一浮選回收金銀。如果處理品位高的氧化礦石時,采用重選法(絨面溜槽和搖床)回收粗粒金。如浮選法的效果不佳,則可用氰化法回收部分金銀。
其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生產指標及藥劑用量見表2和表3。
表二
表三
又如日本持越金銀選廠處理含金銀石英脈型礦石。礦石多遭受粘土化作用,金呈銀金礦(Au50%~60%)形態存在,銀主要為輝銀礦并與金一起存在于石英或粘土中。礦石金品位0~12g/t,金銀含量之比為1∶15~30。
該生產工藝的特點是:①在磨礦、跳汰和分級作業中均使用循環的氰化脫金溶液。②在磨礦分級回路中,用跳汰機和絨布溜槽回收粗粒金和硫化物。當原礦含Au7.8g/t、Ag225g/t時,重選精礦含Au405.8g/t,含Ag2406g/t,重選金回收率10.86%,銀則為2.0%。③重選精礦用混汞法處理,金回收率為81.8%,銀則為53.4%。④將20號凝聚劑(超短纖維)加入濃密機中,以防止礦泥上升加快礦泥的沉降速度和提高圓筒真空過濾機的處理能力。⑤由于大大減少含金溶液中礦泥含量,從而克服了鋅粉置換沉淀工序中壓濾機濾布孔隙堵塞現象,并降低了鋅粉、燃料和溶劑的消耗。⑥濃縮產品含Au6.3g/t、Ag175g/t,經120~160h氰化浸出,金氰化回收率93.9%,銀87.1%。⑦為了更加充分回收金銀,將氰化尾礦用水調漿并經水力旋流器脫泥后,其沉砂用浮選法處理回收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