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o4auu"></optgroup>
<xmp id="o4auu"><nav id="o4auu"></nav>
  • <nav id="o4auu"><strong id="o4auu"></strong></nav>
    <menu id="o4auu"><nav id="o4auu"></nav></menu>
  • 老撾砂礦試驗報告

      老撾砂礦試驗報告

      一、 礦石元素分析

      送來的樣品有兩個,砂礦與塊礦,分別做了多種元素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多種元素分析

    blob.png

      從分析結果表明,塊礦金品位太低,沒有試驗價值,因此,余下的試驗只做砂礦。

      二、原礦粒度篩分試驗

      為了了解原礦各粒度中Au的分布情況,對砂礦進行了粒度篩分,其篩分結果如下:

      原礦粒度篩分結果

    blob.png

      篩分結果表明,砂礦中的金主要富集在-0.38mm+0.074mm中。

      三、全泥氰化試驗

      從原礦中取一部分砂礦細磨至-200目,以了解砂礦Au的氰化效果,為后續選定工藝流程提供參考,做初步的全泥氰化試驗,試驗結果如下:

      全泥氰化試驗結果

    blob.png

      試驗結果表明,砂礦用全泥氰化工藝的氰化效果非常好,浸出率高,為下一步進行柱浸試驗創造了有利條件并提供了試驗依據。

      四、柱浸試驗

      砂礦加石灰后直接裝入直徑為150×1030mm的浸出柱中,通過虹吸管往浸出柱中布液,噴淋強度在15L/m2.h左右,每天加入定量的NaCN浸出液。收集的貴液測定體積、Ph值、NaCN濃度及Au品位,根據化驗結果確定浸出終點。浸出結束后用水洗滌尾礦并卸下尾礦測定其Au品位,試驗過程中的NaCN溶液不循環使用。

      柱浸試驗結果

    blob.png

      試驗結果表明,砂礦用柱浸工藝的氰化效果也不錯。

      五、尾礦篩分試驗

      試驗后的尾礦全部經過篩分,為了解尾礦各粒度中Au的分布情況,篩分結果如下:

      尾礦篩分結果

    blob.png

      篩分結果表明,尾礦中的Au主要富集在-1.0mm+0.074mm之間,要將回收率再提高只有降低入選礦石的粒度,最好在0.074mm以下。

      六、工藝流程的選擇

      從原礦的篩分、全泥氰化試驗、柱浸試驗及柱浸試驗尾礦的篩分,說明這種砂礦易于氰化且氰化鈉消耗低,推薦兩種工藝供選擇:全泥氰化工藝和堆浸工藝。

      全泥氰化工藝 堆浸工藝

      原礦 原礦

      球磨機磨礦到-200目 破碎到-0.38mm

      加氰化鈉在浸出槽中氰化 筑堆

      用活性炭或鋅粉置換回收金 加氰化鈉噴淋

      用活性炭或鋅粉置換回收金

      全泥氰化工藝投資相對多些,但回收率也相對高些;堆浸工藝投資雖然少些,但回收率也相對稍微低些。也就是95.81%與85.99%之比,相差10%左右,具體情況要根據礦石儲量情況、資金情況和投資環境這三方面因素具體決定選擇適合的工藝流程。

      注意:試驗結果僅對所送來的樣品負責


    留言板
    www.5a5a5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