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o4auu"></optgroup>
<xmp id="o4auu"><nav id="o4auu"></nav>
  • <nav id="o4auu"><strong id="o4auu"></strong></nav>
    <menu id="o4auu"><nav id="o4auu"></nav></menu>
  • 什么是汞礦?

      汞是在常溫下唯一呈液態的金屬,又名稱水銀,銀白色,比重13.546,熔點-38.87℃,沸點357℃。汞能與許多金屬形成合金,稱為汞齊。

      汞由于有特異的物理化學性能,因此廣泛用于化學、電氣、儀表及軍事工業等。此外,還用作原子核反應堆的冷卻劑和防原子輻射材料,也用于提取有色金屬,用混汞法提取金和從煉鉛的煙塵中提取鉈以及用于提取鋁,在醫藥方面也有一定的用途。

      汞的產品主要是汞和辰砂。我國汞礦以產汞為主。辰砂用于化工、醫藥等方面。由于辰砂色澤艷紅、美麗,粒度大者稱珠寶砂,因此含辰砂的葉蠟石俗稱“雞血石”,均系珍品。

      汞的主要礦物辰砂,在中國古代稱丹砂、朱砂或石朱砂。宋代以后,因主要產銷市場在湖南辰州(現名為沅陵),故得名為辰砂。

      中國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汞礦最早的國家,據考古資料,在仰韶文化層和龍山文化層里,均發現“涂朱”(砂)遺物,因此中國利用汞的歷史,可以追溯至5000年前。從殷開始,丹砂被用作顏料;春秋戰國以后,又在煉丹術和醫藥方面得到了應用,并開始用以提煉汞;有關汞同硫合成丹砂、汞同鉛形成鉛汞齊等記載,見于漢代魏伯陽《參同契》、晉代葛洪《抱樸子》等著作;宋代的《金華沖碧丹經秘旨》和明代的《天工開物》,均有記述了煉汞技術及其設備。由此可見,中國對汞的開采利用,比國外利用汞礦最早的希臘人和羅馬人還要早1000多年。

      近代中國汞礦的地質調查、勘探、開發利用,1919~1949年先后有翁文灝、樂森王尋、王曰倫、熊永先、吳希曾、田奇王雋、劉國昌、周德忠等20多位地質學家對貴州、湖南、云南、廣西、四川、湖北、甘肅等地的汞礦進行了開創性的地質調查和研究,著有簡報或論文。40年代,資源委員會對一些汞礦產地進行探采工作。新中國成立后,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于50年代開始了大規模的地質勘探和開發工作,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的主要汞礦生產國之一。


    留言板
    www.5a5a5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