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子山菱鎂礦
礦床位于山東萊州境內。早在1935年日本人即在該區作過地質調查,1941年開始開采。解放后為了滿足耐火材料和煉鎂工業的需要進行了多次勘查工作,累計探明礦石儲量1.41億t,其中粉子山中心礦區2 290萬t,粉子山外圍礦區1.19億t。礦石組分:粉子山中心礦區,MgO45.33%,CaO0.70%,SiO24.08%;粉子山外圍礦區,MgO48.58%,CaO0.55%,SiO21.21%。
菱鎂礦賦存在古元古界粉子山群張各莊組第三段第二巖帶中,含礦巖帶為數層菱鎂礦和片巖類、菱鎂礦和白云石大理巖互層(圖4.2.4)。礦體呈層狀、似層狀,共有18層礦,其中粉子山中心礦區7層,主礦體是第五層礦,長7 500m、寬45m、厚0~40m;粉子山外圍礦區11層,主礦體是第三層礦,長7 500m、寬45m、厚0~40m。 礦石為細-中-粗粒不等粒結構,細粒結構之礦石一般為高品位礦石,而中、粗粒者多為雜質高之礦石。構造為中厚層及條帶狀構造。菱鎂礦呈乳白色,風化后呈粉紅色。